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環署遭質疑偷渡官方人選

中國時報 2007.07.27 

林倖妃/台北報導
八月一日即將上任的新任環評委員剛出爐,就遭質疑是安全名單,環保團體昨天已開始串聯,要組成「環評監督聯盟」,維護環評制度。
環保團體指出,他們關心的是環評制度,至於環評委員人選,只要符合資格,都沒有意見。不過環保署公布的名單中,留任的林建元為現任台北市財政局長、郭鴻裕為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人員,雖有其專業,但可能受到行政限制。
環評法立法時,清楚規範三分之二環評委員為民間專家學者,就是要減少公部門的干擾。環保團體憂心,環保署此舉形同偷渡公部門人員,明目張膽藉此操控環評委員會。環評委員鄭福田的夫人為台電工安環保處處長杜悅元,有人認為對台電案件審查,應「知所進退、知所迴避」。
面對質疑,環保署長陳重信表示,他完全不知鄭福田有此背景,未來審查台電相關案件會提醒,相信委員會作出明智決定。

環評換血 停擺交通工程有望復活

中國時報 2007.07.27 

黃如萍/台北報導
環保署環評委員已更換,根據交通部統計,先前卡在環評而停擺的交通建設有十四項、總工程規模約四億元。交通部決定陸續提出蘇花高等交通建設計畫環評審議或差異分析報告,希望「大復活」。
目前因環評審議未過而受阻的交通建設案件數,創歷年之最,擔心再度碰壁,今年初起,交通部特別將預定送審的環評或環差資料刻意延後,待新環評委員選出後再說。
根據交通部統計,十四項卡在環評而停擺的交通建設中,公路八項,分別是國道四號豐原大坑段及台中生活圈二號、四號道路,蘇花高、中山高五股楊梅段拓寬等,建設經費二五○○多億元。
軌道部分五項,分別是台鐵花東鐵路電氣化等,工程總規模約一四三億;另有大鵬灣開發計畫約一三億。
交通部建設計畫屢遭環評退件,交通部長蔡堆也不爽。去年十月,行政院環保署二度退回台六十一線西濱快速公路員林大排段計畫的環評差異分析時,蔡堆當時直指環評專案會議審查不周全,導致西濱快速道路中部路段中斷。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陳晉源表示,西濱快鹿港大城段環差補充資料,預定今年八月再送審。
中山高五股楊梅段拓寬工程計畫更是交通部的痛!環評兩度退回,使塞車情形無法緩解,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更改路線後,仍無法通過環評,只好「期待」這一屆環評委員。
高度爭議的蘇花高興建計畫則攸關國工局存廢;如果蘇花高確定不建,國工局興建國道的組織任務將在民國九十七年底國道六號完工後終止,國工局面臨裁撤。為此,國工局花大錢製作蘇花高興建說帖,以影片、動畫、文字等各種方式,奮力圖存。

氣候變遷風暴增加 熱帶鳥現身加拿大


法新社陳昶佑 2007-07-25 22:35
(法新社渥太華二十四日電)一隻精疲力竭的熱帶鳥近來意外降落加拿大東部,讓野生動物專家相當驚訝,這可能是因為氣候變遷導致熱帶風暴增加,氣候學家並預測未來數十年會有現更多熱帶鳥類來到北方。
「野生動物希望協會」會長史威尼莫女士說,上週加國東部諾瓦斯科細亞省三噚港道路上,發現這隻紅嘴熱帶鳥。
當地民眾在自家車道發現這隻身上擁有黑白條紋的長尾海鳥,民眾為牠清洗身體、餵食,並且帶往野生動物收容所,暫時由所方照顧。
史威尼莫說:「牠可能遭到風暴吹走,遠離航道,或是有人將牠從出生地中南美洲海岸帶來加拿大。」
她說:「過去六七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奇怪的鳥類被沖上海岸,包括白鵜鶘或黑鵜鶘,去年還有七十五隻布穀鳥,通常都是在強烈風暴後出現。」
她說:「這可能是因為氣候型態改變,看來這種事發生的機會一定會越來越多。」
加國東部的鳥類觀察組織指出,過去數十年來罕見鳥類現身加國的狀況越來越多,氣候學家也說,這與颶風及熱帶風暴侵襲北大西洋的機會增加有關。
「加拿大環境組織」資深氣候專家菲利普說:「過去十二年北大西洋熱帶風暴非常活躍。」
他說:「在那之前的二十年,則顯得非常平靜且不活躍。但現在起我們正處於活躍颶風季時期,未來二十至二十五年可能也是如此。」
他說,強風將這些熱帶鳥類從非洲、中南美洲的鳥巢內捲起,再將牠們拋落在加拿大。
他說:「我出席一些鳥類專家會議,許多人對於這種只出現在書本中的鳥類能(在加拿大)現蹤,都感到很驚訝。」
他說笑道:「大概只有這些人期待颶風季。他們殷切等待機會,希望能在自家後院或陽台見到罕見鳥類現蹤。」
一九九六年迄今,共十一次颶風季相當活躍,兩次平靜。
熱帶風暴通常在非洲外海生成,橫掃墨西哥灣或加勒比海南部,藉噴射氣流北移,一抵達北大西洋即減弱消失。
通常僅九至十個熱帶風暴會抵達北大西洋,其中六個會成為颶風。不過去年卻出現十二個熱帶風暴。
同時近年來,侵襲加國東部的風暴數平均倍增為三或四個。
此外,加國東部與美國遭遇的風暴強度也劇增,同一期間侵襲的大型颶風(第三至第五級颶風)數目倍增。

我召開環境部長會議 5友邦島國 憂心遭海水淹沒

中國時報 2007.07.27 
我召開環境部長會議 5友邦島國 憂心遭海水淹沒
林倖妃/台北報導
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影響,台灣的太平洋友邦面臨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危機?!諾魯、馬紹爾、帛琉、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環境部首長都表示,國土有急劇萎縮問題,諾魯因海岸侵蝕,住居地萎縮,連飲水都遭地下水鹽化,只能接雨水使用,成為攸關生死難題。
台灣首度邀請太平洋友邦國家召開環境部長會議,吉里巴斯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帛琉共和國、諾魯共和國和索羅門群島等五國,都派出相當於環境部長等級首長,吉里巴斯更由副總統歐泰瑪率隊。
人口約一萬人、總面積僅廿一平方公里的諾魯共和國工商資源部科長史達(Bryan Star)表示,諾魯的面積實在太小,居民多住在海岸邊靠海維生,但受海平面上升影響,北部、南部到西部都遭海水嚴重侵蝕,海岸往內陸退縮,居民幾乎退無可退。
國土急劇萎縮 諾魯飲水鹽化
由五個珊瑚礁島和廿九個環礁組成的馬紹爾群島島國總統事務部長菲力浦指出,該國政府目前當務之急是解決國土流失,並延長島嶼壽命;該國土地距海平面最高處僅兩公尺,一旦海水略微上升,很多土地就會被淹沒。
帛琉共和國和馬紹爾同樣以觀光為主要經濟來源,環境品質保護委員會主席科斯巴(Kaoshba)強調,除國土萎縮,暖化帶來海水增溫,造成帛琉聞名全球的珊瑚白化,甚至大量死亡,令政府相當擔憂。此外,觀光客大量用電、用水,當地人為滿足饕客,大量捕捉魚獲,又導致生態失衡,資源更加匱乏。
廢棄物無處去 吉里巴斯憂心
吉里巴斯最關心的是廢棄物無處可去,因為島國面積小,連掩埋的地方都沒有,五島國中面積最大的索羅門群島共和國是五國中唯一有森林的國家,同樣出現海岸侵蝕,農作物無法栽種,只能往內陸發展。
五島國的代表都感嘆,為防止國土陸沉、家園減頂,只能尋求國際援助。環保署長陳重信指出,台灣和諾魯等五國其實都是全球暖化的「犧牲品」,但台灣也有成功經驗可輸出,比方說,各國都談到當地廢棄物處理難,台灣資源回收比例高達卅六%,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現有技術和政策也可供友邦參考。

樂生自救會抗議文建會與環保署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7-26 13:24


樂生保留自救會二十六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抗議文建會與環保署踐踏文資法、環評法,多位學者表示預定行經樂生院的新莊捷運線應分段通車。中央社記者郭天勤攝

鑿井灌溉 水利局警告︰觸法

自由時報2007.07.27

近來氣溫偏高,部份農田需水孔急,開鑿地下水井成了二期稻作灌溉主要水源。 (記者林國賢攝)

二期稻作需水孔急
〔記者林國賢、莊育鳳/綜合報導〕近來天氣持續高溫,又逢二期稻作插秧期,農民憂心無水可用,縣內陸續出現開鑿地下水井滿足灌溉需求現象。縣府水利局提醒農民,違法開鑿地下水井,除可能加劇地層下陷外,還會觸犯水利法,面臨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
一位專門開鑿水井業者表示,最近二、三個月,他已開鑿四十多口地下水井,其中八成是供應農田灌溉的水井,由於雲林地區地下水水位逐漸下降,水井深度隨之加深,平均每口井深度約五、六十公尺,開鑿約需二至三個工作天,每口造價近十萬元。
加強取締非法鑿井
在雲一五三線道旁耕作的農民無奈表示,雖然目前還未面臨缺水警訊,但近來氣溫高,農田用水需求孔急,他的水井從月初就出現抽不到水的窘況,明知鑿井違法,但為了順利耕作,也只好僱工挖井。
農民說,其實農作物已無利潤可言,若不是因為無法取得充足的耕作水源,加上缺乏其他工作能力,根本不願意再投資開鑿地下水井。
縣府水利局表示,目前全縣約一萬二千多口地下水井,擁有水權的合法水井僅二千多口,縣內地層下陷情況嚴重,超抽地下水是主要原因,縣府對水井開鑿採從嚴審核,新井核准機率低,民眾若任意開挖水井,將面臨罰鍰,縣府會加強管理取締。
輪灌計畫保障用水
雲林農田水利會則說,目前二期稻作供水量尚未出現不足,水利會已完成供水輪灌計劃,會交互利用集集攔河堰、日月潭等水源區的水源,應可保障農民用水無虞。






自由時報2007.07.27
供水無虞 才能遏止鑿井歪風
記者林國賢/特稿
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縣內有超過一萬口非法水井超抽地下水是主要禍首之一,儘管縣內大部分地區都被劃為「水源管制區」,加強水井管理工作,卻始終無法遏阻部份農民挖井取水的短線行為,違法開鑿水井,有如飲鴆止渴,不僅危害大地,也讓缺水危機更嚴重
前年,中研院曾提出一份研究報告中,發出若任由地下水超抽情況加劇,到二年前,中南部可能面臨抽不到地下水的警訊,相關單位加強管制地下水不當超抽政策與作為,仍有待加強,如何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確保地下水源、避免地層繼續下陷、惡化根本解決之道。
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水患災情,讓縣民深刻了解地層下陷惡化帶來生命財產損失,農民也知道非法開鑿水井會讓問題惡化,只是「先顧肚子,再顧佛祖」,面臨生計問題,農民也只好邊戰邊走,但賠上的恐怕是收穫利潤的千百倍,這些都是由全民來承受後果。
執行非法水井取締工作的人員不諱言,要取締、封閉非法水井,必須先建立足夠的地表水源,讓農民不虞灌溉用水,否則不僅會面臨民眾強力抗爭,更有可能引發農、漁產業崩潰,付出更嚴重的代價,政策執行上有相當大的難度。
地下水補注不足現象已日益惡化,若相關單位無法盡快讓有限的地下水脈獲休養生息的機會,有一天雲林縣恐怕真的會成為沒有地下水的縣市


自由時報2007.07.27
濁水溪筆記/飲鴆止渴
這陣子天氣持續高溫,又逢二期稻作插秧期,縣內不少農民紛紛僱工開鑿地下水井,或加深原有水井深度,滿足灌溉需求,農民無視非法鑿井要被罰,以及加速地層下陷等後遺症,相關主管機關恐怕必須正視、面對。
受溫室效應影響,近幾年夏天可說一年比一年熱,有些國家還因熱浪來襲,許多人被熱死,有的地方一天之內便有七千多人中暑,入夏以來,台灣各地氣溫頻創新高,用電量也不斷創新紀錄,今年的夏天只能以「熱到不行」來形容。
天氣熱,不僅耗電,水的需求更是暴增,農民耕作不能沒水灌溉,大熱天中靠天賞雨總是有限,於是鑿井抽水較快、較省事,然而過度抽取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人盡皆知,尤其雲林縣沿海一帶過去因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遇雨即成澤國的夢魘迄今揮之不去。
經年的農作習慣,要農民因為天氣熱就暫時休耕,有實際的困難,要他們改種其他耐旱作物,亦有時令不宜的難處,選擇種植最熟悉的稻作,確是農民無奈下的決定,水源不足問題反倒是其次,只是這樣一來,多年來政府、民間積極治水的努力,恐怕都付之流水。
乾旱缺水,鑿井取水猶如飲鴆止渴,但對農民卻是「天經地義」,如何教育農民,甚至教導農民較適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恐怕又是政府治水防洪之外,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絕跡140年 神祕甲蟲再現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7.07.21 04:06 am

圖/聯合報提供

清朝同治年間,英國外交官史溫侯在台灣發現的甲蟲「橙斑厚角金龜」,歷經一百四十多年,始終沒有再被人發現。直到台大昆蟲系的研究團隊日前在北部山區再度發現牠,證實了當年史溫侯的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已被美國昆蟲學會接受,刊載在會刊內。

有「台灣博物學之父」稱號的史溫侯,在清同治元年至五年(一八六二至一八六五)擔任英國駐台領事,在公餘從事生物採集活動,發現了這種金龜子,牠的標本至今保存在法國巴黎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不過從此之後,生物學家從未在台灣找到任何一隻橙斑厚角金龜,學界還一度懷疑史溫侯這項發現的可信度,懷疑牠已絕種,或是根本不是本地物種。

台大昆蟲系楊平世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執行國科會一項台灣與東亞森林甲蟲的研究計畫時,在宜蘭與桃園交界的棲蘭地區採獲一對橙斑厚角金龜,重新確認牠在台灣的分布。

擔任計畫規劃與執行的李春霖博士指出,台灣的厚角金龜共有四屬八種,但從未經過完整的系統分類學研究,因為成蟲生態習性相當神祕,研究用的標本取得困難,牠們雖被歸於糞金龜科,但卻以土中的真菌子實體做為食物,加上少有夜行甲蟲常有的趨光習性,成蟲在白天又鑽入土中棲息,習性跟「親戚」們大相逕庭,因此很難捕捉。 2007/07/2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