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彎腰騎→越野 通勤 巿區代步→別裝後避震器以免增加車重 野外騎乘→輪徑較大越野胎+前後避震
如何買一台單車健身?自行車業者表示,可先選購操控性較好的登山車,而不要選輪胎較細的跑車。若只是在巿區代步用的車,不必裝設後避震器,以免增加車重。
以下購買指南可供參考:
1、車架尺寸
→坐上去腿要能擺直
車架尺寸是影響舒適性關鍵。車架大小是以腳踏軸心至座墊卡榫之間的長短作為標準,一般來說,坐上坐墊後,雙腿放在踏板上,下腿要能自然擺直是最適合高度。
2、車架材質
→鈦合金最優最貴
好車架具備強度夠、剛性高與重量輕三大要件!若依重量來比較,依序可分為合金鋼、鋁合金、碳纖維與鈦合金4大類。鋁合金輕巧、剛性高,但舒適性略減。碳纖維質輕、彈性高,適合長途騎乘,多數專業運動車架多使用碳纖材質,單價較高,鈦合金優點綜合鋁合金與碳纖維,但單價更高。
3、需求、用途
→什麼錢玩什麼車
運動健身用自行車,依等級可分業餘級及競賽級。競賽級定價隨便都在數萬元或數十萬元。而對於一般業餘玩家來說,萬餘元的車種就夠了。
通勤:淑女車比較實際
若僅是通勤代步,騎乘速度不是最大考量,舒適、安全才是選購重點,千萬別買彎腰專業型,選用俗稱淑女車比較實際,現在也有為中年人設計加了後背的車款也相當不錯。
轉乘:折疊車較方便 注意卡榫
若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做區間轉乘,折疊式腳踏車可放到專用背袋收藏帶著走就相當合適。通勤車價位依需求及設計不同種類多元、範圍較廣,由2、3千元至1萬9千元不等。
專家建議購買折疊車最好當場試試容不容易組合、收藏,並考量折疊處的卡榫強度,試騎時要檢視組合卡榫會不會出現鬆脫或影響車架強度,最好選重量較輕、攜帶便利的鋁合金材質。
競速:低手把 高坐墊降低風組
專家指出,彎腰型單車多半是為公路賽競速自行車(又稱跑車)及登山車設計,不適合通勤族。競速車為求降低風阻,採低手把、高座墊設計,騎乘者得彎腰騎乘,才能發揮最大踩踏力道,宜選重量輕、零件精密且耐久度佳為主,為減少摩擦力用胎徑較小的公路胎,玩家最好買7000元以上車種比較不會後悔。
越野:一字型手把易操控平衡
登山車主要在野外騎乘,為應付較崎嶇路面,通常採容易操控平衡的一字型平把手,輪胎則採輪徑較大且抓地力強的越野胎,搭配前後避震設計及能克服不同地形的變速裝置。車架大多使用剛性、強度較高材質,因此車架相對較重,騎起來也較費力些,售價通常在5千元以上。
別穿底褲 別忘暖身
騎單車前不要忘了先作暖身運動,避免肌肉拉傷。長途騎乘最好配備專業衣褲及碼錶等,不用再穿底褲,並以水袋代替水壺,增加安全性。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盈蒔指出,自行車重心較高,一般人在轉彎、煞車時比較容易出現意外,晚上騎單車,務必要有車前燈和車後閃燈的配備。另外,自行車設計本來就無法支撐2人以上重量,最好不要雙載。中老年人如果膝蓋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就要休息,切勿加重膝蓋負擔。遇到上陡坡,靠大腿牽動膝蓋與小腿來回使力,乳酸菌增加會導致肌肉脹麻痛,這時可用熱敷或沖熱水澡,約24~72小時內可緩解。
單車選手應穿單車褲,且不用再穿底褲,以免一直摩擦會受傷。由於單車上衣多由人造纖維製成,利於排汗、保暖、減低風阻,建議選購貼身又不致緊身的尺寸。單車褲材質與上衣相同,重點是胯下無接縫,取而代之的是一塊軟墊,可以吸震、分散壓力及防止摩擦,是比車衣還要優先考慮選用的配備。單車手套也是重點,背部材質類似車褲,手心部分為皮質,可以增加握把的觸感(防滑)、吸震、減少意外摔倒的傷害。
長途旅行時建議應以水袋代替水壺,主要構造是由一個背在背上的軟袋(可以配合特殊設計單車背包),引伸出一根吸食管。這項設計一來使裝水容量大增,二來不用再拿取水壺,喝水時更加安全。沒有水袋也可把水壺架裝在車上,抽取方便,建議使用2個以上水壺。
馬的黑狼三號 27段變速 市價近4萬
馬英九所騎的鐵馬「黑狼三號」,是台灣人的驕傲,這是台灣人設計與量產、目前全球最專業的長途旅行用自行車,建議售價3萬9500元,27段變速,比一般登山越野自行車便宜。
黑狼三號是台北市「鐵馬家庭」黃進寶設計。黃進寶改良傳統單車的ㄩ型手把,想出蝴蝶型新款手把,讓騎士可隨時變換姿勢,長途騎車才不會手痠背疼,並獲得美利達設計團隊認同,三年前正式量產黑狼三號,成為全世界最專業的長途旅行用自行車,行銷世界各國。
馬英九說,從屏東出發時,他都是兩手筆直,挺著腰桿騎車,覺得肩膀、手臂和上半身很痠很累,後來黃進寶告訴他,這款自行車的特殊功能,經名師指點,他才懂得適時變換姿勢,果然一路騎下來,輕鬆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