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低碳思維

工商小社論 工商時報 2007.06.18
全球暖化議題最近在國際間成為顯學,經濟先進國家紛紛表態關切及支持。我國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但既然自許是國際組織一分子,經濟發展及隨之難免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頗受世界各國注意,朝野以低碳為思維及行動中心,應該是時候了。
最早推動工業化的英國,早在二○○三年能源白皮書中,宣示建構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也倡議二○五○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準再大幅降低百分之六十。相對之下,不久前的G8會議,還只要求減量百分之五十。面對如此一波波的全球反暖化行動,台灣似乎不宜再保持緘默。何況,現時的台灣還以出口為經濟發展支柱,如果抑制二氧化碳不力,嚴酷的國際制裁,對台灣很可能是致命傷。
或許行政院長張俊雄要求內閣成員不要穿西裝、解開領帶,辦公室內冷氣溫度不可太低,已經從自身的生活開始省思呼應全球的反暖化運動。但事實上還有太多的機會可以表示台灣響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關懷。譬如生活層面,全體公務人員,當然最主要是部會首長這些大官,不要再搭乘超大排氣量汽車,不要放任公務車滿街跑等。
政策層面可以貢獻的空間更大了。譬如高標準對待高耗能、嚴重汙染的產業發展計畫,要求廠商提出具體可行節能或防範汙染配套措施。低碳思維如果能夠落實在生活、工作、施政層面,民間也能積極回應,台灣當有機會建構為低碳經濟、低碳社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