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4╱中國時報╱第A6版╱社會脈動╱楊淑芬
美麗又命運多舛的台灣島,很需要上帝的賜福。一群山友,最近在台灣的胸膛上,用足跡畫了一個巨大的十字。
攀登高山挑戰自我,大多數人選擇百岳,住在台南市、煮得一手義大利好菜的楊大帆卻鍾愛古道。他用六十八天,與山友一起披荊斬棘走了八百公里,完成人煙罕至、呈十字狀路線隱藏在台灣百年以上的古道之旅。
楊大帆五十一歲,畢業於成大機械系,身上流著大自然的血液,高三那年就開始爬山挑戰百岳,爬遍台灣大小山峰後;到德國、義大利等地浪跡,繞行世界一圈後,思念的還是台灣山岳,回到故地轉向挑戰人文歷史更豐富的古道。
走過原民、撫番、日治歷史
最近,他和山友們完成一項壯舉,以五十六天走古道,從台北福山開始貫穿整個台灣,直達屏東力里社(長約六百公里);再以十二天沿著北回歸線,從嘉義東石港橫越台灣穿過阿里山、玉山、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到靜浦石梯港(長約兩百公里)。
他說,這個在呈十字狀路線、隱藏百年以上的古道,人跡罕至。挑戰前即花了近兩年探勘,先試走過約三百公里,還好,終於克服萬難,達成心願。
他發現古道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最早是台灣原住民狩獵山徑、部落踩踏出來的遷移路線,是部落之間聯繫的微血管;也是漢民族來台拓荒的管道,更是後來清朝撫番開山的聯絡道路,日治時期為了理蕃治山的途徑。
他表示,每個時期的古道風貌不同,原住民古道是雙腳走出來的,和大自然幾乎融為一體;清朝時期抬轎走路,是轎子行走的道路,可以直接穿越高山;日治時期有軍事行動功能,必須通行戰車,道路寬廣並沿著山腰等高線走。
義大利麵廚師 愛趴趴走
現實生活裡的楊大帆從事機械設計,但更多時間投注在美食料理,在台南市開了一家小餐廳,供應各種口味的義大利麵。
山下是廚師,更多時間往山裡跑,從高山轉向古道。他說,高山蘊藏著大自然的美,古道除了大自然,還有人類活動累積的人文和歷史痕跡,有無限神秘的力量。
以北回歸線的古道來說,他見過鬼斧神工的崩壁,還有原住民遺留下來的城牆,那一種美麗和輝煌,不知蘊藏多少前人智慧和故事在其中。
他表示,台灣地形豐富,北回歸線繞地球一周,所經不是沙漠就是高原,只有台灣在海洋季風影響下有多層次森林,山友們沿著北迴歸線古道行走,沿線有平原、湖泊、森林,並穿越四座山脈。
他說,最難忘的是在大水窟和動物共掬湖水的經驗。走在山裡,野生動物會規避人類煙火,因此沿途雖然處處可見獸跡、排洩物,卻從未正面相見。只有在大水窟,山羌、水鹿、山羊遠在那一頭喝水,山友們在這一頭汲水,大家共飲一水,真是天萬物家啊!
南北古道縱走時,過了楠梓仙溪林道,進入魔界碗公山,這條古道由北往南已數十年沒有人跡,路上都是濃密的箭竹林。山友們輪流上山砍箭,累垮好幾位大將,仍然通不過魔界碗公山,只好繞行直下山谷。
與動物共飲湖水 最難忘
大自然有什麼魔力讓他這麼著迷?楊大帆說,風有顏色、空氣有味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黃昏多變的夕陽,為清風灑上不同色彩;日正當中的空氣,和夜間涼透人心的空氣也完全不同。這樣真實的感受,只有在山林才能夠體會。
六月中,他和山友們還要從東部再度穿越五座山脈,沿著北迴歸線走回西部。
什麼時候是上山時刻?楊大帆說「當我端出的義大利麵,不再那麼繽紛,不再那麼美味」,就是上山的時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