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青松田筆記》95%的有機?100%的誠實!

2007-06-02╱中國時報╱第E8版╱浮世繪╱賴青松
最近農委會有意將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標準放寬,
消費者與生產者可能受到什麼影響?
又可以怎麼看待?且聽一位生產者於情於理的分析……
最近農委會釋出風聲,有意將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標準放寬,容許農藥殘留量在容許值百分之五以內的農產品取得有機標章,這件事情雖跟「自己種稻自家用」的穀東俱樂部無關,卻也不經意牽動了過往的一些回憶。
當有機生產遭遇困難,
誰來支持生產者向前行?
回首一九九七年,當時農委會剛開始推動有機認證制度,自己也還在主婦聯盟共同購買中心任職。在沒有所謂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克難卻認真地針對每批進入物流中心的蔬果進行抽驗,只為了確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產品,都是沒有農藥殘留危機的安全食物。不過,在自己與農友們接觸過程中,卻逐漸意識到這樣的把關動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消極的最後防線。
如果一個生產者果真試圖闖關,試想,需要多少人力跟成本才能做到滴水不漏的程度?尤其在針對講究新鮮與時效的蔬果類,等到檢驗結果出爐發現問題,恐怕早已緩不濟急。加上有機農產品原則上不得施用農藥與化肥,穩定而優質的產出本是奢求,無論站在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立場,在有機生產遭遇困難時,尋求一個雙方得以接受的合情合理備案(例如界定出可容許的農藥殘存範圍),方得讓真正有心投入者永續耕耘,也才能確保消費者安全的飲食生活。而基本上這樣的備案目前並不存在!
還記得過去有個「吉園圃」標章嗎?使用符合規定的農藥及容許的農藥殘留範圍,是取得這個標章的基本條件。曾幾何時,在有機浪潮風起雲湧之中,消費大眾幾乎忘了這個最可行也最實際的規範。
站在一個農夫的立場,沒有一個人敢保證自己的產品絕對沒有農藥殘留,除非在出貨前預做一次檢驗﹔我們只能確認自己從未使用農藥,卻無法擔保意外、疏忽未曾發生,因為現實中有太多熱心的老父,在看不下去之餘為堅持有機的兒子偷偷噴灑農藥的例子。
當一個農夫把所有生計放在一片土地上,在遭遇病蟲害帶來的致命傷害時,也不得使用任何農藥化肥等防禦性手段,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季的努力泡湯時,試問有誰提供他繼續前行的決心與勇氣?聰明如你大概可以想像,下一步便是發明驗不出殘留、快速分解的「天然農藥」,或乾脆黯然離開這片傷心地。
殘存標準放寬,
是對「有機」的再定義
如果真要說出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次農委會的做法至少是誠實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有機與百分之五的殘留量是對現實的妥協與承諾,也是對台灣「有機」的再定義。當「有機」二字在消費者心目中,只簡化到等於「健康」、「安全」時,其實堅持國家做百分之百把關的意義,已然喪失,因為消費者連自己要求的是什麼也不清楚。
我想在「有機」與「誠實」之間,自己寧取後者,這樣至少可以明白決定要不要接受這樣的產品。老實說自己始終認為,最安全的並非通過「有機認證」的那碗米飯,而是農夫家裡餐桌上的那一碗!這或許也是穀東俱樂部始終避開「有機爭議」,堅持自己種稻、全程透明最大的理由吧。

1 則留言:

Hsing1 提到...

文中說『農委會的立意是給那些確實未施用農藥,卻受環境或鄰田影響的有機農場不致因被檢出些微農藥殘留而被罰款或取消驗證資格,甚至斷了生計。』面對這些受到連累的農友是不是應該以個案處理,而不是放寬所有標準,農委會這種隨意降低規格的便宜行事作風,會不會太好混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