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都市空間有限單車難成交通工具運研所已針對在都市中使用腳踏車進行研究

黃德治:安全為首要考量

2007-06-07╱台灣新生報╱第2版╱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

【記者許志煌台北報導】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所長黃德治昨天在立法院表示,根據運研所初步的研究認為,並無法大量在都市中使用腳踏車,因為目前道路的型態,空間非常有限,「到底哪些空間可以挪出來給腳踏車用」,若要談鼓勵,安全一定做非常嚴密的考量。

黃德治並且表示,運研所目前的方向是尚未型的研究,個別的地點,也只能做原則性的建議,沒辦法對每個地方怎麼開闢做個別性的建議。但是,腳踏車在遊憩方面,大概會有比較大的空間。他說,運研所的研究報告,預計三四個月就可送到交通部。

立法委員魏明谷昨天下午在交通委員會質詢表示,交通部好像最近要與環保署合作推廣自行車計畫,目前交通部是否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他並且提問說,若台灣在都市,要將原本屬於遊憩型的自行車推廣為運具型交通工具,帶動風氣,有無可能?備詢的黃德治是在會中答覆說明時做了前述表示。

黃德治指出,交通部長蔡堆在部務會報中指示運研所針對自行車相關課題進行專案研究,目前運研所正積極進行當中,預計大概三四個月就可以完成報告。他說,運研所會匯集各方的意見,不會針對個別問題來研究。

魏明谷則說,環保署目前也正在推廣自行車,可能認為自行車是零污染,而且又可以運動,減少一些汽車廢棄的排放;有很多人甚至說像歐美國家的丹麥、瑞典都是騎腳踏車上下班,可是台灣卻把腳踏車當成休閒的工具,包括最近幾年來台灣各地也都有許多「兩輪」車隊與團體紛紛的成立。

魏明谷告訴黃德治,在台灣騎腳踏車只能用來休閒與運動,因為先不要去考慮路況,光是以台灣炎熱的氣候來說,若要上下班,騎腳踏車一定會滿身大汗,上班「同事如何受得了」。他強調,相同道理,在台灣很多人騎機車,但是在寒冷下雪的蘇聯地區,又有誰看到他們在騎乘機車,「冷都冷死」,當然就會選擇其自行車當成運動。魏明谷指出,他並不反對運研所研究推廣自行車運動,也很贊成大家騎自行車,可是若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做更多的自行車車道,都是枉然,也不會成功。

他說,交通部不該和環保署合作協調,因為環保署是站在自己推動環保的立場,反而運研所應該站在受雇者的立場與勞委會協調,讓勞工穿輕便服裝上班,或者在公司可以換裝,這樣推動或許才可行。他強調,運研所研究推廣騎乘自行車,一定要先把氣候的因素考慮進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