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2050年CO2減半排放 美國仍反對


閻紀宇/綜合七日外電報導中國時報 2007.06.08

八國集團(G8)領袖高峰會議今天在德國海利根達姆發表宣言,針對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迫切議題,表示八國將先盡力遏阻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增加,然後「實質減量」。但是對於歐盟支持的二年排放量減半方案,宣言只表示將「嚴肅考慮」,環保團體對此深感失望。

現行的「京都議定書」減量機制將在二一二年到期,高峰會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大力推動的減量方案,雖得到歐盟的支持,但美國總統布希堅決反對,最終還是無法成為這次高峰會的正式決議。梅克爾的方案是以一九九年排放量為基準,在二年之前將全球排放量減半,藉此將全球暖化趨勢控制在攝氏兩度之內。

美國雖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但至今尚未讓國會通過京都議定書,而且一直拒絕對排放減量訂定具體目標。布希上星期總算有所行動,表示將邀集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集會,研擬長期計畫。這場會議如果實現,最受矚目的與會者將是中國印度這兩個新興工業國。

中國當初並未被京都議定書列為必須減量的國,但是近年來拜經濟蓬勃發展之賜,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即將超越美國。而美國遲遲不通過京都議定書的理由之一,正是中國與印度等國尚未被納入減量機制,要美國實施減量並不公平。

因此近來國際環保企業界的熱門議題之一,就是如何促使中國積極推行減量機制,方法可以是正面的鼓勵,也可以是負面懲罰。目前有許多人士倡議針對中國進口貨物,設計一種以溫室氣體排放量為計算基準的關稅。支持者認為這種作法能夠迫使中國合作,而且並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

北京當局五日提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針對能源消耗與可再生能源訂出目標,但強調中國溫室氣體的「歷史排放量」很低,且人均排放量與能源消耗量也低於世界平均值,分別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與七分之一,因此以工業國水平來要求中國並不公平。印度也以類似的理由抗拒減量機制。

對抗暖化 522城市當先鋒

【世界日報╱華盛頓郵報九日訊】

全球暖化已造成颶風、熱浪、南北極冰帽融化等各種惡果,可是美國聯邦政府卻毫無作為,促使各地城市自行採取環保行動,並開始改變數以百萬計城市居民的生活。

由於布希政府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西雅圖市長Greg Nickels 2005年發起「美國市長氣候保護協定」(U.S. Mayors Climate Protection Agreement),迄今已有522位市長響應,保證遵守京都議定書,把2012年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至比1990年少7%的標準。

紐約市今年4月宣布涵蓋128項措施的新計畫,希望到2030年把含碳廢氣排放量減少30%。這些措施包括未來五年全市的13000輛計程車全部改成油電混合車;對車輛進入下曼哈坦收取八元,以減少交通擁擠和廢氣,並鼓勵使用捷運系統。

德州奧斯汀已制定政策,逐漸提高私人住宅的能源效率標準,到2015年,所有新的一家庭房屋使用的能源必須比現有標準少60%,並鼓勵屋主裝設太陽能板,使房子的能源需求完全自給自足。

科羅拉多州圓石市(Boulder)去年11月通過全美第一個「碳氣稅」(carbon tax),屋主每年平均電費將增加16元,企業增加48元,用以推動「氣候行動計畫」,以提高全市的能源效益及改用替代燃料。

芝加哥正試用免水沖洗小便器,並種植數以千計樹木遮蔽大片柏油路面和黑色屋頂,以免它們吸收熱氣提高全市氣溫。市政府也大肆分送省電燈泡,迄今已送出超過50萬個,並提供贈款鼓勵企業裝設太陽能板。

華盛頓市最近開始把一些公務車換成油電車,今年也通過綠色法案,規定2012年起許多新建築必須符合更嚴格的能源準則。【2007/06/10 世界日報】

對抗暖化 G8同意2009達協議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綜合七日外電報導】

參加八國集團(G八)高峰會的各國領袖七日同意「大幅」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並保證在二○○九年之前針對對抗地球暖化的長期措施達成聯合國協議。

高峰會東道主德國總理梅克爾原本希望取得八國承諾,在二年之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百分之五十,但結果八國只同意急需針對氣候變遷採取「堅定、一致行動」。

八國領袖證實,他們將先採取行動,阻止溫室氣體增加,接著再「大幅」減少排放。這是全球最大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國美國就此問題所做的最嚴肅承諾。

他們還矢言力求在二○○九年之前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其內容將比京都議定書還廣泛。他們指出,歐盟、加拿大和日本都希望在本世紀中把排放量減半。

主辦這項高峰會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她對這項協議「非常、非常滿意」,但承認這項協議是折衷下的產物,沒有達成她原先所希望具有約束力的目標。梅克爾說:「許多國家已在這個問題上採取行動。」她並表示,這項協議將為十二月在印尼峇里島展開的談判提供動力。

聯合國所支持的京都議定書的有效期將於二一二年屆滿,各國將在峇里島會議就後續協議展開談判。

梅克爾一直向美國總統布希施壓,敦促這個世界最大溫室廢氣排放國加入遏止全球暖化的行動。就在會員國為最終宣言的內容爭辯不休之際,布希放低姿態表示,美國準備在全球遏止氣候變遷行動上扮演主要角色,但是中國和印度必須參與這項行動。

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統普亭藉與會之便與布希會談,他激烈反對美國在歐洲的波蘭和捷克部署飛彈防禦網的計畫,但表示若美國利用在亞塞拜然的一個雷達系統來發展飛彈防禦網,俄國就不再反對。

先前普亭曾揚言,若美國堅持在歐洲部署彈防系統,俄國將被迫反制,把核子飛彈瞄準歐洲。普亭七日告訴布希,如果美國同意把飛彈防禦系統部署在曾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亞塞拜然,他就不再尋求把俄國飛彈瞄準歐洲。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說,普亭的建議「很有意思」,「我們就讓我們的專家來研究吧」。【2007/06/08 聯合報】

G8峰會 美拒談規範溫室氣體

【蔡文英╱綜合外電報導】

八大工業國(Group of Eight, G8)元首高峰會,昨起在德國波羅的海度假勝地海利根達姆登場,地主國啟動自二戰後最大規模保安行動,派出16千名警力嚴加戒備。大會主席德總理莫克希望本次會議能就遏阻全球暖化有所進展,但美官員會前表示,本次不會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任何確切目標。

布希:將提新抗暖化協議

莫克(Angela Merkel)昨在晚間大會登場之前,先與美國總統布希( George W. Bush)會面,期望化解雙方就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歧見。布希表示,他支持自己提出的新國際抗暖化提案,即美國和其他高排放量國家在明年底之前會商,制定出新的長期削減廢氣排放量策略。一個半小時會談後,莫克也對此次峰會能就氣候變遷主要問題可能有所進展,抱持樂觀態度。

場外,大批示威者堵住通往會場羅斯達克的各條道路,警方估計有9千名反全球化和反戰人士到場,許多人企圖阻撓與會者抵會場,警方以強力水柱加以驅散。這場盛會有美、英、日、加、義、俄、德、法八國領袖與會。

為防止示威者闖關,會場以鋼板、水泥,以及有刺鐵絲網築起11公里長安全圍籬,海岸線拉起32公里警戒線,不准船隻靠近,水中更部署3.2公里長的防護網,以防有人想從水底潛入會場鬧事。

沒有留言: